在互聯網和“中國智造”的浪潮下,跨境出口電商品牌正迎來發展的新階段。我們希望通過梳理跨境電商的出海邏輯,使得更多的“中國智造”品牌被人發現和認知。
跨境出口B2C電商發展概況
出口B2C電商指通過線上電商平臺 Amazon、Ebay和速賣通等向國外消費者銷售中國商品(如3C電子消費品、服裝、飾品等)的中國企業。
有別于傳統的線下出口貿易商或早期跨境B2B電商。2016年出口B2C電商行業規模為1.02萬億元人民幣,增速超過30%。
其中Amazon是增速最快的平臺,達50%。Ebay、速賣通稍弱。另外,有較多新興小語種國家的平臺興起。
2012~2016年中國B2C電商規模及增速如下圖所示:
(來自國家統計局、易觀智庫、艾瑞咨詢)
預計未來Amazon仍有3年紅利期,平臺交易額將保持30~50%增長。
但是2017上半年有大量中小賣家涌入市場,導致業內公司盈利水平下降。
只有行業龍頭能依靠先發優勢,保持目前的盈利水平。
目前跨境出口B2C電商已經成為我國優勢制造業外銷的重要途徑。我國跨境出口電商的品類 主要集中在3C電子、服裝等傳統優勢產業上。
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,2016年我國跨境出口貨品中,37.7%是3C電子類,10.2%是服裝服飾類。
其他戶外用品、 健康美容、珠寶首飾、家居用品、鞋帽箱包等也都是我國具備比較優勢的細分行業, 這與跨境進口主要以母嬰奶粉、保健食品、化妝品等正好形成對比。
(來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)
1中國傳統外貿企業尋求轉型升級
一方面,中國傳統貼牌OEM廠商經過10余年積累,在規模和質量方面都有了極大的提升,傳統外貿廠商的產品能夠滿足國際消費者的高標準需求。另一方面,隨著國內人力成本不斷提升,OEM廠商利潤率逐年降低,生存壓力加大。再者,國內具有良好教育背景與國際視野的創業者出現,能夠兼顧國內供應鏈和國際化拓展兩方面的能力需求。
2“中國制造”性價比優勢
盡管國內人力成本有所提升,但是中國制造業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仍然存在。我們預計2019年是巴西、墨西哥和土耳其的35.2%、55.2%和75%,2020年是美國的12%。
3業態升級:線上替代線下,高維打低維
B2C電商壓縮傳統貿易環節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效率。
4B2C電商壓縮傳統貿易環節,降低流通成本,提高效率
物流方面包括EMS、順豐、四通一達 + DHL、TNT、Fedex和UPS + 專線物流等日趨完善。海外倉儲方面,國內平臺及服務商陸續在歐美地區投建海外倉,加上亞馬遜FBA及Ebay Winit海外倉等的支持,使得電商模式的消費者體驗不斷提升。同時,海外較發達地區的線上支付在支付寶、信用卡、Paypal等跨境支付工具的不斷完備下已經可以滿足所有線上支付要求。
5國家政策支持
這些年,國務院、商務部、國稅總局以及地方政府就不斷出臺政策,鼓勵跨境出口電商發展。一方面為跨境出口電商發展提供優惠政策,另一方面為跨境出口電商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持,此外還通過合理監管引導行業往健康的方向發展。
中國生產商整體不斷升級+中國特色與文化輸出,受海外消費者歡迎的中國商品將進一步增多。
幾大國際電商渠道愈加重視“品牌”:
● 亞馬遜相對于速賣通等其他平臺,品牌優勢突出,入駐的中國跨境商家銷售額增速顯著。
● 速賣通全面轉型品牌道路。從2016年4月初開始,所有商家必須以企業身份入駐速賣通、不再允許個體商家入駐。
● 沃爾瑪進行電商布局,計劃2018年到中國招商,目前只限在美國有分公司/子公司的中國企業在平臺銷售。
我們認為:只有自有品牌的跨境出口B2C出口電商才能最終勝出。
(來自聯新團隊整理)
在跨境出口電商的產業鏈中,主要包括上游賣家、中游渠道和下游買家三個組成部分。
上游賣家主要是指中國的生產制造商或者品牌商,中國的制造商和品牌商擁有產品生產優勢,但是缺乏境外銷售服務能力;
中游渠道一般是跨境出口平臺或者自營電商平臺,在電商運營和境外銷售方面擁有經驗,對接賣家和買家;
下游買家是境外的企業客戶或者個人消費者客戶。
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上游的B2C賣家。根據跨境出口電商是否擁有產品品牌,將跨境出口B2C電商分為貿易型和自有品牌兩類。
貿易型電商起步較早,目前國內主要的公司有環球易購、通拓科技等;
而自有品牌電商是在消費升級趨勢下發展起來的,目前代表性公司有海翼股份、澤寶、傲基電商、Shein等。品牌化是整個出口B2C電商的發展趨勢,因此許多貿易型電商也嘗試打造自有品牌來獲得更高的行業認知度。貿易型電商因為起步早,初期規模起量快,目前的規模優勢明顯,如環球易購2016年的銷售額達67億元,是海翼股份、有棵樹等其他后起之秀的2-3倍。但是,貿易型電商一般是通過海量的sku不斷篩選爆品來獲取銷售額的提升。因此,對于整個供應鏈體系、物流、資金流體系的要求比較高。
待行業紅利期過去,行業競爭逐步加劇后,因為缺乏穩定的有競爭力的品類,盈利能力可能會下滑。相比之下,自有品牌電商通過打造差異化產品,通過品牌獲得較高溢價,產品的盈利能力更強,同時也更符合消費者品質化和品牌化的消費需求。但這對于團隊的門檻要求更高,需要團隊具備產品設計和營銷推廣相結合的差異化競爭的實力。我們認為擁有自有品牌能夠差異化競爭的團隊更具備長期競爭力。因為海外市場Q4的節假日較多,一般Q4銷量的全年占比會較高,因此大多數B2C出口電商會在Q4前大量備貨,Q4對于資金要求會較高。所以,較多運營賬期較長的公司在第四季度會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。
目前國內跨境出口電商營收規模來看,海翼股份是行業領先的佼佼者。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,專業從事智能移動周邊產品、智能生活周邊產品及計算機周邊產品的研發和銷售。
產品主要圍繞移動通訊設備、智能設備的充電和數據傳輸等領域,包括移動電源及鋰電相關產品、USB充電器及USB數據傳輸相關產品、充電線材及數據線材相關產品、藍牙耳機及藍牙音箱等音頻類產品、保護支架類產品、智能家電類產品等。
公司已于2016年9月登陸新三板,并于2017年1月獲得聯新資本等機構的首輪投資。
公司旗下品牌Anker已經成為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線上銷售市場份額第一的智能配件品牌,位列Amazon全球品牌賣家排行榜第一。
2016年,海翼股份銷售收入達25億元,利潤3.25億元,同比增長超過100%。未來幾年公司的業績仍將保持高速成長。
公司的銷售渠道以亞馬遜為主,通過亞馬遜線上直銷至美國、英國、德國、日本等國家消費者;B2B線下渠道為輔,通過線下批發模式銷往美國、日本、中東、東南亞、南美等地區。
產品及品牌方面,公司一方面不斷鞏固并強化自身已有的充電領域的領先優勢,另一方面不斷加強研發的投入,重視產品設計和品質,持續推出有競爭力的爆款產品。
渠道方面,公司不僅在亞馬遜等線上渠道持續發力,更陸續拓展B2B線下渠道,以此來完善全渠道的布局。